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2的文章

當我閉上雙眼

by 林亞若 當我閉上雙眼 楓葉正從秋天盡頭的枝枒脫落並且旋轉墬落 夕陽在海平面上燃燒 火舌竄燒像場乾渴的森林大火 當我閉上雙眼 花苞在夜裡甦醒 星星的指尖劃過下弦月的彎勾 他正悄悄地從背後給我一個擁抱 當我閉上雙眼 我感受他的雙唇 而地球正 轉動 *林亞若 FB粉絲專頁,即將破萬.... http://www.facebook.com/ ilovelin

印度的排燈節

by 林亞若 2009年的今天,是印度的排燈節。 那是一個有些煩躁的午後,我當時在東印度學習古典印度舞,舞蹈學 校的男舞者一如反常地沒有玩版球或是躺在地板的竹蓆上睡午覺,他 們興奮地在屋頂窗戶門口圍牆上排上一個又一個的蠟燭。 像是眾人早已知曉,卻又僅止於唇間的秘密,當夜晚來臨時,整座城 市的燈光瞬間熄滅,絕對的黑暗之後,迎接而來的是一盞盞被點亮的 燭火,悄悄地照亮街上的所有建築。那些排列的燭光勾勒出屋簷、窗 口,每座牆簷、每個桌角的輪廓,以及框起每一格我們赤腳踏過的水 泥階梯。那光亮,不同於那些美國家庭或是台灣大賣場裡的聖誕節燈 飾,所投射出的乏味光亮,充滿人工的單調和死氣,在印度每一盞燭 台裡的火焰,都充滿靈性,在微風中姿意舞動。 我想像在西元前兩百年的廟宇裡,每盞燭火都像個優雅的奧迪西舞者 ,擺出柔軟的三道彎,以海洋裡電鰻的神秘姿態,像夜晚潮汐般流動 。在每一個綿密的印度鼓節奏後,她們像是火焰頂端的火舌,輕巧地 踏步旋轉,將大地之母的能量,由腳板往半蹲的膝蓋上傳,至彎曲的 臀部腰間的空隙,隆起的胸線,和那戴著厚重銀飾的頸子,睜眼閉眼 ,她們眼神流轉,跳著舞像火燄,華麗的手勢勾勒出她們瞳孔中的閃 電,劃破整座夜空。宇宙的起源,從奧迪西舞者的第一聲清脆的腳鈴 開始,由此進入她孕育的繁複與華美,分娩出光明與舞蹈,擊發閃電 以及日出,因為這裡是布巴內斯瓦,東印度的日出之處…… ***今天是印度的排燈節,也是印度新年,僅以這段小小文字,紀 念我當時在印度一個人自助旅行的快樂時光,一起點蠟燭、放煙火, 和萬頭鑽動的印度男人擠在街上看印度女神出巡,還有紀念我精神上 最愛,體力上卻挑戰極大的印度古典舞奧迪西舞的體罰課,也祝大家 印度排燈節快樂!Happy Diwali~ 

《備忘》

11/ 30 日星期五晚上,邀請《備忘》的作者廖之韻親臨,與大家聊這本書。 聚會時間:11/30 晚上 6:30。 地點,台北,新生南路紫藤蘆 (謝先生訂位包廂) 敬請期待。 http://blog.udn.com/ chihyun/6770348

未來的六本書單

未來半年的六本書單,在此邀請各位朋友來討論哦 :) 非商業旅人 (查爾斯.狄更斯) 當代英雄:萊蒙托夫經典小說新譯 (米哈伊爾.萊蒙托夫) 備忘 (廖之韻) 投降的勇氣 (湯米.赫爾斯頓) 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 (莎拉.貝克威爾) 狂野追尋 (羅貝托.博拉紐) 可以在 facebook 討論,也歡迎參加聚會。 讀書會的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readfun/ Have fun.

自由---自由主義者追求自由的挫敗與救贖

by 高徒 聽到歐巴馬的床頭書是自由的時候,因著書名暗示的自由主義,引起 我的好奇,我馬上買了一本來看,書中的男主角沃爾特為了蔚藍鵲的 生存,要創造良好的棲息地,積極的奔走。我馬上確認,沃爾特正是 一位自由主義者。 提到了自由主義者這樣的名詞,難免讓人頭痛,難道一定不能自己創 個詞來形容這些人嗎?其實以最耳熟能詳的環保運動,包含的動物保 育、永續環境與其衍生的環境友善生產方式、還有政治或法律運作層 面立法與管制,統稱為環保,如果沒有這個詞,我還真不知道要怎麼 形容這個運動,"嗯!就是關於動物、防止地球暖化還有不污染的生 產方式之類的運動吧!",聽眾也可能誤認為是公平交易或反血汗工 廠運動吧!同樣的,自由一書,透過沃爾特一家的生活,讓我清楚的 看到了自由主義者,如何在社區中和人融洽的相處,自在的跟人們互 動,卻同時因為他們個人的理念,被眾人誤解,也陷入深深的挫敗中 。美國和其他國家一樣,有各式的政治主張,也如所有民主國家一樣 ,只要不是主張武裝推翻政府,任何政見都能公開的訴諸政治市場, 爭取支持力量。然而正因為百花齊放,各種政治立場也就需要互相競 爭,自由主義者,支持開放的社會機會,讓比較弱勢的個人,也有機 會發展,而政府則應該提供必要的社會福利,照顧弱勢。自然,這樣 的主張,固然受到弱勢者歡迎,對於比較優渥的階級,必然比較不歡 迎這種主張。書中的沃爾特,為蔚藍鵲奔走,我視為自由主義者對不 公平的極端敏感反應,希望快絕種的鳥類也有機會和那些麻雀、鴿子 一樣的生存權利。 讀到此處,各位可能會以為這本書極端嚴肅,其實作者完全以柏格蘭 一家(佩蒂沃爾特夫婦,和其兒子喬依),在社區裡和鄰居閒聊八卦 ,卻不經意會提到:我不讀紐約時報,不是一般保守的中產階級,隨 波逐流,反而比較能獨立思考。而佩蒂本人,是位前籃球員,婚前還 有位男朋友理查,是位搖滾歌手,多年之後,理查除了在沃爾特的反 對運動中串場,還跟佩蒂有段外遇。這樣的劇情,勝似好萊塢的劇情 ,我這裡要談的,正是這故事中,沃爾特怎樣一步一步走向個人與家 庭的挫敗。 我就從沃爾特從3M退休下來開始,象徵著沃爾特受夠了資本主義的 投資獲利循環,開始走向比較理想主義的路線,看似開始頹廢度日, 只關心鳥類保育的業餘人士,沒想到被蔚藍鵲保護協會聘為會長,成 為年薪8 萬的執行長,跟

找出自己的路

by 謝宜柔 去年八月底準備任教前,在圖書館尋找我的室友小蓓老師,恰好遇見圖書館主任阿度,由於我對南澳一點也不認識,所以他拿了一本書給我,要我從中認識南澳,這本書就是林克孝的《找路》。 翻著這本書,我對於林克孝是佩服的,一個登山者這樣義無反顧的愛上這片山林,願意用七年的生命與找路經驗,毛遂自薦的當起南澳的導遊,透過文字帶領大家來認識南澳。他在自序上如此寫著:「透過這本書,我真的希望大家知道有這麼一個無辜的地方,宜蘭南澳,這裡曾有一個小意外釀成大傳奇,被日本帝國徹底地消費;又從大傳奇變成蓄意的消失,終於退出歷史舞台。」(頁18) 說真的,這本書我著實無法看完,因為這些地名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我也不是一個熱衷登山的人,所以關於找路的過程與喜悅,我很難體會。只是,當恆春的學生在即時通上敲我,問我為何跑去澳洲教書時,我可以和他們解釋,南澳並不在澳洲南部,也不是南方澳,而是泰雅族的故鄉。 今年八月,林克孝的山難事件,讓我又重新拾起這本《找路》。對於這個引領我認識南澳不是很成功的響導的死亡,我感到悲傷,只能默默為他禱告,希望他一路好走,畢竟能夠死在自己鍾愛的地方,也未嘗不是件幸福的事情。誠如他描述的沙韻之路:「悲劇把我帶進來,我走出去時卻非常錯愕;我甚至不知道這是悲劇還是喜劇,或者,鬧劇。」(頁25)「生命的幸與不幸完全無法分割,只能任由後人選擇他要的角度詮釋。」(頁24) 林克孝的書籍,在他生前應該沒有發揮太多的嚮導功能,反倒是他的意外過世,讓《找路》大賣,一群登山客紛紛揪團要走沙韻之路,包括我在臉書認識的山友們。他們向我打聽南澳古道的路況、接駁車費用等。其實,我雖住在南澳已逾一年,然而卻是個超級腐女,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連海蝕洞都沒看過,實在無法擔任嚮導的重責大任。不過,我反問這主辦者,究竟你們到南澳來,是為了悼念林克孝,認識他所鍾愛的南澳,還是像陸客觀賞蘇花公路意外的心態呢?登山,有時候不只是純粹運動而已,還可以在漫步山林大自然之際,擁抱屬於自己的思考空間。 重新翻閱《找路》,也藉此認識林克孝這個人,對於很多人來說,他真是南澳的精神嚮導。很多人追尋他的腳步來到南澳,他們永遠記得林克孝的找路精神,而林克孝也因為這不幸又浪漫的意外,讓更多人認識他喜愛的南澳。 「這裡雖被外界遺忘,但他們自己不知道,作為一名嚮導,我會不斷提醒大家這一點的。現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