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自己的路
by 謝宜柔 去年八月底準備任教前,在圖書館尋找我的室友小蓓老師,恰好遇見圖書館主任阿度,由於我對南澳一點也不認識,所以他拿了一本書給我,要我從中認識南澳,這本書就是林克孝的《找路》。 翻著這本書,我對於林克孝是佩服的,一個登山者這樣義無反顧的愛上這片山林,願意用七年的生命與找路經驗,毛遂自薦的當起南澳的導遊,透過文字帶領大家來認識南澳。他在自序上如此寫著:「透過這本書,我真的希望大家知道有這麼一個無辜的地方,宜蘭南澳,這裡曾有一個小意外釀成大傳奇,被日本帝國徹底地消費;又從大傳奇變成蓄意的消失,終於退出歷史舞台。」(頁18) 說真的,這本書我著實無法看完,因為這些地名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我也不是一個熱衷登山的人,所以關於找路的過程與喜悅,我很難體會。只是,當恆春的學生在即時通上敲我,問我為何跑去澳洲教書時,我可以和他們解釋,南澳並不在澳洲南部,也不是南方澳,而是泰雅族的故鄉。 今年八月,林克孝的山難事件,讓我又重新拾起這本《找路》。對於這個引領我認識南澳不是很成功的響導的死亡,我感到悲傷,只能默默為他禱告,希望他一路好走,畢竟能夠死在自己鍾愛的地方,也未嘗不是件幸福的事情。誠如他描述的沙韻之路:「悲劇把我帶進來,我走出去時卻非常錯愕;我甚至不知道這是悲劇還是喜劇,或者,鬧劇。」(頁25)「生命的幸與不幸完全無法分割,只能任由後人選擇他要的角度詮釋。」(頁24) 林克孝的書籍,在他生前應該沒有發揮太多的嚮導功能,反倒是他的意外過世,讓《找路》大賣,一群登山客紛紛揪團要走沙韻之路,包括我在臉書認識的山友們。他們向我打聽南澳古道的路況、接駁車費用等。其實,我雖住在南澳已逾一年,然而卻是個超級腐女,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連海蝕洞都沒看過,實在無法擔任嚮導的重責大任。不過,我反問這主辦者,究竟你們到南澳來,是為了悼念林克孝,認識他所鍾愛的南澳,還是像陸客觀賞蘇花公路意外的心態呢?登山,有時候不只是純粹運動而已,還可以在漫步山林大自然之際,擁抱屬於自己的思考空間。 重新翻閱《找路》,也藉此認識林克孝這個人,對於很多人來說,他真是南澳的精神嚮導。很多人追尋他的腳步來到南澳,他們永遠記得林克孝的找路精神,而林克孝也因為這不幸又浪漫的意外,讓更多人認識他喜愛的南澳。 「這裡雖被外界遺忘,但他們自己不知道,作為一名嚮導,我會不斷提醒大家這一點的。現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