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07的文章

Life@Fontainebleau

by jillryoko 楓丹白露,這個中文譯名甚至比原來法文更好聽的地方,大學時和爸爸姐妹歐洲自助旅行時曾經來過,沒想到數年之後,拜老王申請到INSEAD(楓丹白露管理學院)進行一個半月交換學生之賜,我又有機會重遊舊地。 初來一週,生活上大致安置妥當,包括不需仰賴GPS地圖也能順利開車到學校、逐漸習慣沒有網路只能用學校電腦收信的日子。每天跟老王一起上學旁聽,在森林裡讀書,是很單純快樂的生活。 住的地方離楓丹白露皇宮只有數步之遙,這裡曾是法國國王的行宮,下午的時候,散步到距離最近的一個周邊入口,穿過長長濃蔭的森林,就是楓丹白露宮。忍不住想起幾年前的場景,我們上午先來楓丹白露,下午又趕赴凡爾賽宮,大概是被楓丹白露靜謐安詳的森林湖水所感染了,到凡爾賽宮時,只覺得皇宮裡雕廊畫棟的華麗建築風格讓人頭暈…… 還有一次要去家樂福採購,路上問人,因為我們比手畫腳始終說不準家樂福的法文發音(老王用Carrefour的英文發音,老先生卻以為他要telephone,後來把家樂福用寫的才終於弄清,法文原來音近car-four),不過因為語言不通,老先生無法順利告訴我們方向,情急之下幾乎打算要上我們的車直接帶路…… 似乎總這樣,越是遠離城市的地方,越容易發現擦肩而過的人情之美;腳步放慢一些,才有餘裕照見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有禮與美善。 之前兩度來法,雖是美景當前,卻始終對這個國家無法真心喜愛,因為行旅之中處處感受到法國人的傲慢與自大。然而這次到楓丹白露卻讓我的印象大大改觀,大概是之前遊覽的範圍多在巴黎市區或近郊,而今親炙鄉村小鎮,總算有幸體驗了法國更真實可親的另一面貌。 心中忽然浮起那首知名的老歌「相見不如懷念」,想來真是一種悲哀的寂寞呢。然而真好,對眼前的我來說,so good to see you again, France!

自由的滋味

by Elena 春天的來臨總是從一片片雪花的溶化開始,邪惡的果實也可能從一次次冷漠的縱容開始。讀完彭先生自由的滋味後,內心激盪不已,不禁思考起自己所參與外交工作的意義性。我想為台灣得之不易的民主果實繼續奮鬥,民主是一個很神奇的名詞,希臘城邦政治就已經開始嘗試了,儘管那時女人和奴隸仍然只是物化的財富。民主也沒有想像的難,說到底就是一種”選擇權”,但是民主的實踐反射了人民的質量,因為人民選出了統治自己的政府。孔子曾說: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每天牽掛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繕,小人只惦記和自己利益有關的鄉土;君子心中總有自己適切的價值觀與法度,小人滿腦只想盡得小恩小惠佔小便宜。其實受儒家文化影響最深的中國卻是出最多專制政權的地方。自由的界線究竟在哪裡? 小至老百姓遵守紅綠燈法則大至國家頒佈由人民選出的立法代表所通過之法令。老百姓需要認知犧牲一點個人自由實踐社會契約,可以確保自己和別人的安全。只是自由與社會秩序總是和權力大小及自利人性相關聯,社會秩序需要一套規則,制定規則的人總是少數,少數代表多數,有時少數是由多數選出,有時少數只是所謂的槍桿子出政權。我們知道一個國家建軍,設立檢警制度,對外捍衛國家安全,對內維護社會治安。然而,掌握統治權、使用武力權限也是少數人,如果這些少數人心中只有自己或自己黨派的利益,那麼國家的武力使用權就是恐嚇人民的工具。對外可發動戰爭掠奪資源,對內可與民爭利。二二八事件悲劇的社會氛圍就是專制政權與民爭利,人民生活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富足的權利。 言論自由尺度也是個有趣的問題,有本名著<魔鬼的詩篇>,印度出生的英國作家魯西迪因在作品中質疑可蘭經可信度與醜化回教先知穆罕默德而遭受伊斯蘭領袖柯梅尼下追殺令並提供賞金,該書不僅在印度和南非遭禁,英國約克郡街頭也展開焚書行動。魯西迪成長於伊斯蘭文化與英國西方文化,早年在英國留學亦飽受種族歧視,質疑自己的文化可謂愛之深責之切。1989年何梅尼一聲令下,其後將近10年時間,魯西迪被迫數度搬家,深居簡出,公開場合露面皆須由英國警方保護,至少有20名伊朗人因企圖行刺魯西迪而被英國遣送出境。追殺令事件後,西方世界庇護魯西迪捍衛言論自由,此事件也讓我對於言論自由有了疑惑。魯西迪挑戰伊斯蘭人民容忍的界線,他是不是越線了? 這也讓我思考政治方面的言論自由。如果一個人或依群人的言論挑戰了執政者的統治基礎,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