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4的文章

關於愛這回事,男女大不同 -- Before Midnight

by CoCo 婚姻究竟是不是愛情的墳墓?「愛在午夜希臘時」這部電影讓男女主角的愛戀關係明朗化並進階到婚姻生活的真實面,Jesse是自由作家,離婚後與 Celine住在法國,兩人育有一對雙胞胎女兒,Jesse的兒子跟前妻則住美國,每年Jesse飛回美國幾次探視兒子,今年則是兒子被帶到希臘過暑 假,Jesse對於未能時常陪伴兒子心感愧疚,動了想搬回芝加哥的念頭,而Celine正好處在轉職階段,不願放棄挑戰新工作的機會,電影的開場就拋出了 兩難困境,意見相左的兩人有了衝突,面臨抉擇時勢必有一方得退讓。 Celine 的敏感易怒更加 明顯,講話也尖銳許多,有時像是鑽牛角尖地放大問題,「我們本形同陌路,但萍水相逢,現在卻要分道揚鑣了。」但討論起事情來卻直指問題的核心,「你自己不 高興卻怪別人滿懷怨恨,積怨漸深就分手了」,條理清晰且頭頭是道的分析引起兩人爭執的問題,「我可以搬回美國,只要你的變態前妻能共享共同監護權,但每隔 一週的週末就會很難熬了Jesse,一學期差不多就只有30天,而我們為了那樣的生活來放棄現在的日子是不值得的。」事實上,大部分的時間裡Celine 依舊是那個聰明伶俐的可愛女孩,會在意自己是否仍有吸引力。婚姻之於女性,電影裡下的註解是「在犧牲的花園裡,女人尋求永生」,出於天生的母性,女人就該 負起養育的責任,但養兒育女確實磨損女人光采,身材變形、沒有思考的時間、就連工作性質也要考量能兼顧家庭。Celine傳授的男女相處之道在於,「怎樣 拴住一個男人?在所有那些他們喜歡的愚蠢小遊戲你讓他贏。」同時,她也談到女性對婚姻的恐懼「他們都想把我變成一個順從的家庭主婦」,由此看來,讓男人自 我感覺良好以及順從男人變成了沙文主義作祟下女性在親密關係中求得平衡的絕佳策略。 反觀Jesse對於男女間權力位階的看 法,他認為兩性相處時聰明女人懂得裝笨是好事,「如果她想輕鬆一點,這就是最好的辦法」,他總試圖持續保有主動發言權,儘管在Celine看來Jesse 是「操縱別人技藝高超」,個人倒蠻欣賞他用其機智扭轉情勢控制場面,算是個心理成熟的男人。此外,Jesse從來不吝於表達他對Celine的愛,不論是 輕鬆地閒聊「我記得我的初戀是你」,戲謔地調情「你讓我像一直發情的公山羊一樣慾火中燒」,清楚地聲明「可是在現實世界裡,那一天我確實在火車上和你搭訕 了,我確實那樣做了,那是...

關於愛這回事,男女大不同!-- Before Sunset

by CoCo 在電影的二部曲「愛在巴黎日落時」,導演Richard Linklater延續才子佳人組合,男主角Jesse的身分被正名為暢銷書作家,透過記錄一段曾經與某人真正心靈相通的奇遇所寫成的書為開場,讀者在簽 書會上提問作者和書中的女主角在現實生活中是否重逢,Jesse用祖父的話來回答「天曉得會不會」,電影繼續以浪漫元素包裝,接著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女主角 Celine現身相認,為重寫故事的結局開始鋪陳,兩人在街頭漫步時,Celine認為兩人既然再相遇便可改變1994年12月16日的回憶,Jesse 說道:「我想回憶永遠可以更改,只要你還活著。」暗示了關係發展的無限可能。 此時年屆三十拉警報的Celine,單身有男 友,談了幾場無疾而終的戀愛,依舊處在自我矛盾階段,明顯表現出神經質與易怒,真不知這些特質是導演的刻意安排好對比Jesse的成熟穩重及事業有成?還 是如此才能代表多數女性的典型?Celine 的外貌看起來清秀聰慧,反應敏捷直率,做事熱情抱有夢想,她仍是Jesse所鍾愛的對象。久別重逢的兩人都 比當年成熟世故,先是關心彼此的近況,包括工作、感情狀態、婚姻家庭,所談的話題也不再是打高空砲,接著確認彼此的心意,Jesse表示遺憾當年的再碰面 之約不了了之,坦承自己婚姻不幸福,Celine氣憤地怪罪Jesse掏空她的浪漫使她枯竭無法再愛人。她自我揭露個人長期陷入愛與現實的矛盾,承認是自 己的問題,找不到Mr. Right,遇不到真愛,而那些前男友在跟她分手後都結婚了,Celine激動地批評「只有找到另一半人生才完整」的觀點可笑。 事 實上,電影劇情要有張力是不能太平鋪直述的,拍攝的手法傳承手部曲「愛在黎明破曉時」的模式,不斷變換場景及話題,兩人相遇後先在咖啡館裡破除彼此錯過九 年時光的陌生,等開始散步時話題轉到一夜情的美好,沉浸回憶使兩人間的生份轉為熟悉,Jesse大膽調情試探,Celine此時保持理性拉回現實討論男性 對閨房情趣的癖好,離開公園後到了塞納河畔,兩人搭了一段觀光船行程,Jesse其實捨不得太快分離,堅持要送Celine回家,在車上Celine情緒 突然激動起來,Jesse安撫她「即使你已變得易怒和神經質,我還是很喜歡你,我還是願意跟你待在一起」個人認為這算帶有曖昧的告白了,後來Jesse又 要求上樓聽Celine唱歌,這次換Ce...

關於愛這回事,男女大不同! -- Before Sunrise

by CoCo 仔細分析Richard Linklater所執導的『愛在…』三部曲的文本會發現,電影內容乃在探討愛情本質,透過男女主角對話為戀人們解惑,這一問一答分別代表了男性與女性的 普世觀點。比方:在Before Sunrise片頭一對夫妻吵架,Celine提問「男女相處之道一、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根本無法溝通?」Jesse卻回答「我想,這是自然界 的規律,這樣他們就能攜手到老。」 電影從男女主角在火車上邂逅開始,Jesse搭訕Celine 並成功邀約 她共遊維也納半日,他打了一個「穿越時空」的譬喻誘導Celine把握機會試試他以免將來遺憾,但他的前提是Celine未來的婚姻缺乏激情,個人不得不 誇讚Jesse挺有小聰明的,設定對比情境讓Celine 選擇,於是,Celine 跟著Jesse下車,「一見鍾情」定案,真浪漫的電影啊! 旅遊沿途,兩人天南地北地閒聊,交換各自的想法,同時,曖昧情愫亦暗中滋長,他們迂迴閃躲了許久才探問對方目前的感情狀態,剛失戀的Jesse認為「愛情有 點像是兩個害怕孤獨的人逃避現實的一種手段」,他甚至點出愛情的矛盾「人們總是歌頌愛情的無私和付出,可是你仔細想想,沒有比愛情更自私的事情了。」這些 話聽起來很酸,打破夢幻的愛情神話,能在浪漫氛圍裡保有清醒的腦子不容易呀!當然,這也可能跟Jesse來自父母感情不睦的原生家庭有關,對Jesse而 言,「我寧願為了專精於什麼而死去,在某個領域表現傑出,而不是僅僅是一段美好的體貼的愛情。」以上觀點簡明扼要剖析男性愛情觀。 而相較於Jesse,Celine被塑造成一個略有想法的單純女孩,出生於中產階級幸福家庭,尚處於自我懷疑階段,看手相的吉普賽女郎告誡她「你得順從人生 的不完美,只有當你內心平靜時,你才會找到與別人的真正交集。」儘管Celine不願承認愛情之於她的重要,她卻好似同意人的一生都在追求愛,這可說明了 她為何冒險跟著Jesse下車,兩人分離時又約定半年後再見面,甚至在電影的二部曲Celine出現在作者簽名會上。 老實說,個人感覺Celine這個角色在一部曲裡面有點概念模糊,有點聰慧願意探索,但不是那麼清楚自己的未來,是挑對了演員,演員的亮麗外型掩蓋了角色本 身的青澀稚嫩,河邊流浪詩人所做的詩正描繪了Celine甜美電眼的漂亮模樣,搭...

未來六本書單

Hello~ 未來六本書單,選出來囉,歡迎大家參加聚會或線上討論囉!^^ 心  夏目漱石 找路  林克孝 英雄的旅程  菲爾.柯西諾 惡之華  波特萊爾 百年孤寂  馬奎斯 自由與命運  羅洛海

午後 -- 另一個時光片段

by 張麟 木心「如歌的木屑」並不熾烈,並不喧囂,讀來疼痛隱隱: 我是 鋸子 上行 你是鋸子 下行 合把那樹鋸斷 兩邊都可 見年輪 一堆清香的屑 鋸斷了才知 愛情是棵樹 樹已很大了 亦就在讀著這些詩句的午後,巷弄寂靜那些片刻,在自己一口口吐著的煙霧蒸騰裡,那些煙霧竟似不是飄輕空氣粒子,而是一汪汪凝滯的半流體,身子恍敎稠黏膠質融融團團裹覆,如琥珀松脂裡的一只蠅蜂,如某種膠鞘孵育著的昆蟲,懸浮,款擺,四肢動作彷彿一拍拍次第緩了下來,奇怪的是打末梢傳回來那感覺一點兒不覺沉重,卻是種異樣的舒弛自如,彷彿每一個曲臂、抬腕、仰頸、伸腿,乃至吸一口菸,都不秏身上肌肉筋骨半分實力。 在那時光裡,一幀幀畫片便同走馬燈輪番在煙霧中轉悠︰過去、現在、未來–近些的幾日後的未來,或者數十年後的未來,指不定來或不來的未來!於是惘惘觀覽著面前一幅遞一幅自己的生活光景,幾乎連那當口的情緒心境,亦同時感知得著。 如許真實,卻又如許不真實! 原載於: http://blog.xuite.net/ariel41215791/wretch/115329242

天真而殘忍的邪惡:讀艾莉絲‧孟若的〈童戲〉

by Robin Lin 孟若這兩本短篇小說集我讀得很慢,一方面前陣子感冒昏昏沉沉,不太能聚精 會神閱讀,另一方面也是刻意放慢步調,讀完一篇就立刻翻回前面重讀,細細 品嚐許多意在言外的線索、輕描淡寫埋下的伏筆,也同時搜尋網路上多如牛毛 的書評報導。 她的文字含蓄節制,像是老朋友般絮絮叨叨對你傾訴,不時遊走岔出,穿插回 憶裡的細節光影,然而所有的細節最後都累積成可觸可感、真實的人生。 但這不代表她的故事平淡無味。事實上,若未曾親自閱讀,你也許想像不到這 個封面上看來笑容可掬的老太太,筆下的世界(往往發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某 個看似波瀾不興的小鎮)竟出現弒嬰、搶匪闖空門、背叛出軌等種種奇情小說 喜愛的題材。但孟若處理這些題材的方式並不張揚,甚至帶點古典的優雅。 像是《太多幸福》裡我很喜歡的〈童戲〉(後面有劇透,不喜勿讀)。 小女孩瑪琳參加夏令營結識與自己外貌相似、話題投機的夏琳,兩人一見如故 形影不離,共享交換女孩間的祕密。瑪琳遂講到薇娜的種種,一個天生智能不 足、令她恐懼甚至憎惡的鄰居。或許成年人會說這是歧視,但孟若對瑪琳的描 繪更為複雜深入。瑪琳是這麼說的: 「 怎麼回事?我怕污染?怕感染?薇娜其實整齊清潔又健康,也不太可能 欺負 我、痛毆我、扯我頭髮之類,但只有大人會笨到以為她孱弱無力,而 且那股力 量是特別衝著我來。我是她看中的人,我就是這麼覺得。我們之 間彷彿有種言 語無法形容,也揮之不去的默契。有種東西牢牢抓住我們不 放,或許表現出來 形式是愛,但對我來說,這感覺完全是恨。 」 這種反應來自恐懼、未知,面對未被理性與教養壓抑馴服的黑暗,污染邊界與 擾亂秩序的卑賤物,既神祕又駭人,是原始自然但也殘忍的反應。「薇娜」是 「我們」(瑪琳-夏琳)之間令人作嘔的異體,是原始社會的代罪羊,因此理應 被袪除、獻祭,除之而後快。但瑪琳也同時模糊意識到,比起跟自己相似的夏 琳,薇娜與自己其實有更深層的連結--「有種東西牢牢抓住我們不放」-- 是她不敢正視、主體存在核心的創傷汙痕。也因此,她更恐懼薇娜,更急著擺 脫這個如鬼魅般出沒、令她愛恨交織(ambivalent)、體內的陌生人。 故事中半段只簡單交代瑪琳與夏琳成年後並沒有保持聯絡,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