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奢華消費與經濟學--- 品味之中的消費法則

即使只是實用的MP3,iPod還是要做得很精緻,讓消費者掏出鈔票來。消費除了理性層面,還有感性因素。

經濟學對於品味這回事,認為會推升物價,屬於比較不理性的層面,因此假設消費者的理性考量,可以壓抑因為品味造成的價格上升。人是理性的,的確是蠻四平八穩的假設,不過,我記得曾經為了買一把小說中描述的一把霧面銀色美工刀,發抖的付出比平常美工刀高十倍的價格。這就不難想像,這類產品所引起的 "不理性" 消費力有多麼大!
當然,品味有很主觀的成分,當事人願意為了品味,忍受一些額外的代價,如何在日常交易中,反映出品味,需要一些不受外來影響的堅持。日本茶道大師休千利曾經為了買一個名壺,寧願賣掉房子,還很擔心自己出的價格太低,已經影響到名壺的身價。這樣的品味,當然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堅持到底,讀者不妨試試告訴家人或配偶,我要用一半的房價,去買一把壺或一個花瓶看看。

回到科技產品的奢華消費,一般來說,奢華消費本是富貴階層的事,也就比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畢竟他們都是在不景氣時,反而突顯出本身的高資產,消費的炫耀效果也高。然而,現在科技產品的奢華消費,是取富貴階層奢華消費的精神,價位卻要維持在一般消費者搆得著的水準,也因此,並無法完全脫離景氣循環的影響。至於奢華消費是不是排擠到其他的日用,我想這也是可能的,就如一個愛車的車奴,會讓車子加高級機油,然後自己選擇吃路邊攤。至此,奢華消費,簡直是日本清貧生活的代表,在精神性、儀式性活動,投入金錢,卻在平常的日子盡量簡單過活。

回到消費應該是理性的,亦或是感性的呢?我想這跟人是理性的或是感性的,一樣無解。我認為兩種消費行為,其實都有滿足感當指標,只要消費結果在理性滿足或是感性滿足的程度夠高,就符合經濟學上的均衡原則了!奢華消費的本身,還是在增進消費者本身的福祉。因此,High tech, high touch. 連實用的科技產品,都能夠增進消費者的感性需求,這不是一件美妙的事嗎?

高徒 1.6,2008 朱雀樓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在電腦上寫 Python 程式來使用 ChatGPT

如何利用 AI 工具語音辨識自動製作 Youtube 影片的字幕

天真而殘忍的邪惡:讀艾莉絲‧孟若的〈童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