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3的文章

Dear Life

我們來讀 艾利絲.孟若 的 "親愛的人生" (Dear Life)。 中譯本最近也出版了,可自行選讀英文版或中譯版。 時間:2013/1/11 星期六下午 4:00 地點:二條通.綠島小夜曲 (中山北路一段33巷1號) 捷運善導寺站走去約十分鐘內。 歡迎參加哦。 http://www.eslite.com/ product.aspx?pgid=100215029 2241583 讀書會的 facebook 群組,歡迎加入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ireadfun/

初夏預言

作者:蘇偉貞 讓我們回到那個預言的最初。 一個沉鬱的夏季夜晚。 經過了漫長的生活冬眠,在不明顯的季節時差裡悠忽醒來,遲疑的內心光影與季節重疊,封閉的世界有一束停滯的氣息,在那樣的時態下,你可以想見,赴任何聚會與人接觸,對我,都像孤立在某個意識形態邊緣。 那種無生命狀態,缺乏意願探索,我因此恐懼獨處,卻也無法與人和諧相交。 那段時間,可以這麼說,我極厭惡向內尋求、面對真相,情感的真相,或者人事的真相。 於是對我現在能浮現當時──你穿一件棉白長袖直衫畫面,不免十分訝異;甚至我當晚的穿著及每次低頭望著我的白上衣的心情也一一凸顯。 我不記得帶了眼、心靈、皮膚……,身體單獨去了,坐在一個巨大的、喧囂的房間裡,只有行為反射,沒有思考。 再正常沒有的社交場合,席次的安排,如一張星圖,北斗、雙子、巨蟹……自成天象。 誰給我這樣淡漠而深層的記憶? 我真的闖進一個預言的岔道,初夏預言如讀心術,斷然向我揭告──你將遇見一個人,他正從遠方來。 素昧平生,我移轉我的視線,不忍卒聽。 是的,我在那一刻是懵懂的,但是我當時自以為了悟生命向我展示的荒誕,我堅決並且反感︰“不!”預言者說︰“你可以拒絕!如果妳不要!”不是拒絕,是不會發生。 遠方? 多遠? 淹然的生之隧道,昨天就是以前。 一步之遙,我都常跨不過去。 再早再晚的人生都來不及了,我保持沉默,不需要太多抵抗。 靜待它過去。 歲月未必回頭,而我早已過了相信魔力的年齡,生命向我展現的,幾乎只是最平凡的那一面──生死、愛恨、輸贏……所謂人生最不可避免的發生,上天恐怕早自行篩濾了。 我們遇見的,都是最自然而教人深信的事,依循常規,那種是非── 這使我相信──我們要了解某種狀況,必須等它發生。 那種感覺就像在塵世行走遇見太陽雨,一路靜好如希望與光。 目睹這一幕,預言完成。 不懂快樂與憂傷可以並存、不理會絕望與希望可以共生的人,不會相信他遇見的你。 對我,一種情感的回潮。 “誰給你的?”我問。 這就可以解釋,貼近世俗的情愛,也有它的價值,形成一種必需的過程,見證其它;至於屬於我們的獨立文本,不存在已知或未知的軌道中。 而我更加明白,預言有它的根源。 如今回想起來,當然是某個環結扣錯了,否則,為什麼我們會通過預言,遇見最不可避免的發生? 原本,它應當如生活自身,無臭無味,我們呼吸它、消化它、習慣它。 就在我看見你時

未來六本書單

未來半年的六本書單: 墨西歌的五個太陽 (卡洛斯.富安蒂斯) 生命之歌 (赫塞) 美好永遠的背後 (凱瑟琳.布) 丈量世界 (丹尼爾.凱曼) 黑暗之心 (康拉德) 初戀 (屠格涅夫) 歡迎光臨。這裡隨時歡迎舊雨新知蒞臨參加,您可以在網站上發言,更歡迎您參加聚會。 我們在facebook上有群組,網址是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readfun/

《閱讀蒙田是為了生活》導讀

by 高徒  十八世紀在法國有個莊園領主,既當過市長,同時也是個名作家,儘管本人具有衝突的身分與腳色,卻留下非常有趣,也調性一致的作品--- 隨筆集,更重要的是,這種寫法後來竟成為一個文類,既非有主題的散文,更不是小說和戲劇,勉強要形容,真有點像作者本人的劇本,看似非常輕鬆自在,其實深刻無比。熟於閱讀高徒說的讀者,難免對於我引經據典,繁雜龐大的寫作風格,感到負擔沉重,然而這篇讀書心得,受到蒙田的影響,不但會讓你讀來輕鬆,也順便領略到,隨筆真的是隨著筆尖去思考,不必考慮許多文學性或是結構性的包袱,以下,就讓我帶你從生活的角度,讀讀這本書。 隨筆集雖然是本有單篇題目的散文集,但是你放心,絕對不會受到題目的束縛,比如說,在論到作事這方面,蒙田主張要做好,卻不要做得太好,結果該篇文章不但不教我怎麼把事情做好,反而像是勸我,即使什麼都不做,也不會太糟糕。蒙田不當市長後,卻為了穩定當時的局勢,到巴黎去連絡重要人士,正好兩派人馬衝突,還發生了政治暗殺,國王地位也因為這次錯誤的暗殺而岌岌可危。照講,應該要努力力挽狂瀾才是,但是明智的蒙田又再度的證明,把這些事情看淡,或許才有幫助。雖然冷靜的蒙田還莫名其妙的被關入巴士底獄,他似乎很清楚,只要局勢繼續發展,不管誰當國王,兩派(宗教教派)同時被當局承認,才是歷史正途,果然新國王亨利四世上任後,頒布了南特詔令,後來法國成為第一個正式承認兩種不同基督教的國家,和平的局勢證明了這麼做才是歷史的趨勢。拉拉雜雜談了這麼多歷史,似乎高徒式寫作又回來了,本文還是回歸隨筆性質,正如蒙田的寫作風格,總是對人生採取輕描淡寫的策略,不會熱衷於一個看似重要的主題,如:宗教戰爭,而忽略個人生命的大議題,這樣的策略反而把人生或世界是什麼,給寫清楚了。 隨筆集中,處處展現這種個人智慧,卻無關乎宏大論述。令我不禁深思,我們是不是常常被外強中乾的形式美學給迷惑了,我們常常希望國家看起來即使不龐大,也要小而強,然而那些看似強大的國家,常常負債累累,更常常為了別國的爭端捲入戰爭中。不談美國之類的超級強權,以核子能霸權為例,台灣目前似乎就處於某種騎虎的態勢裡。日本發展核能,當然有是希望擁有核子技術,藉著這個可能轉成核武的關鍵技術,與大國平起平坐。沒想到這樣的願望,因為美國要求日本平衡美日逆差而破滅,日本政府硬著頭皮買了美規的奇異反應爐,而不用日立發展的反應爐,大前研

印度 -- 譬如

by 林亞若 那是一個有些煩躁的午後,我當時在東印度學習古典印度舞,舞蹈學校的男舞者一如反常地沒有玩版球或是躺在地上的竹蓆上睡午覺,他們興奮地在屋頂窗戶門口圍牆上排上一個又一個的蠟燭。 像是眾人早已知曉,卻又僅止於唇間的秘密,當夜晚來臨時,整座城市的燈光瞬間熄滅,絕對的黑暗之後,迎接而來的是一盞盞被點亮的燭火,悄悄地照亮街上的所有建築。那些排列的燭光勾勒出屋簷、窗口,每座牆簷、每個桌角的輪廓,以及框起每一格我們赤腳踏過的水泥階梯。那光亮,不同於那些美國家庭或是台灣大賣場裡的聖誕節燈飾,所投射出的乏味光亮,充滿人工的單調和死氣,在印度每一盞燭台上的火焰,都在微風中姿意舞動。 我想像在西元前兩百年的廟宇裡,每盞燭火都像個優雅的奧迪西舞者,擺出柔軟的三道彎,以海洋裡電鰻的神秘姿態,像夜晚潮汐般流動。在每一個綿密的印度鼓節奏後,她們像是火焰頂端的火舌,輕巧地踏步旋轉,將大地之母的能量,由腳板往半蹲的膝蓋上傳,至彎曲的臀部腰間的空隙,隆起的胸線,和那戴著厚重銀飾的頸子,睜眼閉眼,她們眼神流轉,跳著舞像火燄,華麗的手勢勾勒出她們瞳孔中的閃電,劃破整座夜空。宇宙的起源,從奧迪西舞者的第一聲清脆的腳鈴開始,由此進入她孕育的繁複與華美,分娩出光明與舞蹈,擊發閃電以及日出,因為這裡是布巴內斯瓦,東印度的日出之處……. 炙熱的太陽從巴基斯坦邊界的沙漠升起, 拉賈斯坦婦女的紅紗麗隨風沙飄盪, 我們在這神祕香味繚繞的國度, 盤坐並且搖頭晃腦地, 聆聽科羅曼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