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 金融風暴中談畫家與銀行家
by 高徒
有一個笑話說,一群銀行家聚在一起,聊的都是藝術;一群藝術家聚在一起,聊的是錢。先不說這兩個話題哪個比較雅,光是把這兩件事相提並論,就很有趣。梵谷的畫是因為高價被世人注目?還是因為世人喜歡這樣獨特的畫風,所以願意出高價?這樣的問題也像是雞生蛋或是蛋生雞,沒有定論,目前聽過我認為最公允的說法是:梵谷獨特的畫風,加上因為自殺,留下的畫作數量不會太多,卻又有足夠的數量,適合炒作,因此比較能夠拍賣到比較高的價格。這個說法既不避諱高價背後的籌碼因素,也不否定梵谷獨特的藝術表現,比較能充分解釋"梵谷現象"。今天我要談的高更,則是個轉行的金融業人員,看看我是不是能從他的兩個身份,找到藝術和金融的關連性?
高更曾經任職於巴黎相當火紅的巴黎證交所,習慣於城市了繁榮方便的高更,對於文明也產生了厭煩,嚮往原始自然的荒野生活,於是他辭職、離開妻子,來到了大溪地。他與當地的女子交往,他並不避諱這些男女關係,因為這些都是他的創作靈感來源。他在大溪地懷念南法的向日葵,叫人寄來向日葵種子,種在當地。除了向日葵與男女關係,其實我蠻好奇的還是高更在大溪地的經濟來源,他在認識了蒂哈阿曼娜,並有了小孩,本來打算留在當地,一起撫養小孩,卻因為法國的匯款沒到,暫時回到巴黎,等到他再回到大溪地,已經是兩年以後了。1897年也面臨經濟的窘迫、生病和梵谷自殺的消息,使他萌生自殺的念頭。雖然他在大溪地不必面對文明的打擾,也不用管藝評家的意見,似乎還是脫不掉經濟的壓力,和他從事證券工作時的安穩,不可同日而語。我想,高更的選擇,或許和金融界的一些現象類似,當大家對於未來看好時,會投入大量資金在某個領域,然而,這樣的冒險,其實也隱含著不確定性,而這樣的不確定性,有時候又真的能改變世界,就像美國的鐵路投機,讓鐵路能順利完成,使美國的東西岸完整的聯接,即使建設的資本永遠都沒被清償。高更把他的生命和金錢,投擲在他相信的蠻荒之地,從事與主流價值不同的藝術創作,卻為後世留下色彩大膽、構圖活潑的繪畫。所以,若是用投資的角度來看高更,似乎是個夠冒險的投資,結果也是豐盛的。
其實,藝術與投資這兩個似乎矛盾的字眼,背後卻有些驚人的相似性,牽涉到時間因素、以及每個時代的市場因素,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使得中國畫家的畫作價格水漲船高。張曉剛的天安門,拍出非常高的價格 (註一)。而畫家在投入心力創作時,除了考量當代的市場口味,能夠在去世後,繼續的吸引另一個時代的人,保有市場,是相當重要的。高更的畫,到了文明更發展的年代,必然也更吸引著人們歸向荒野的想望。跨越時代與經歷市場的高低起伏,似乎是投資和藝術都不得不面對的。村上隆提出讓市場價格來決定藝術品的價值,其實也正提醒人們,不要只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而要反過來,自己去追求值得欣賞的藝術品。畢竟,若是只有變動的價格,而沒有長久的風格,一件藝術品是遲早會被市場的遺忘的,而人云亦云的收藏家,手上將有一堆高價購得,卻不知道好在哪裡的作品。
跨足兩個領域又各有斬獲的高更,讓我想到了,一個人在聆聽外面的聲音以外,千萬也要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當自己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市場遲早會追上這個方向,把作品的價值反映在價格上。"高更"的"清晨"在紐約蘇富比,拍出高價 (註二)。我於是想到,高更在劃這幅清晨的時候,他在大溪地剛和當地女子結婚,徜徉於大平洋的島國景色之中。他捕捉了這樣的色彩與風情,跨越時空,傳遞給我。這是個很奇妙的事,似乎投資或藝術的界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值得追求的目標,在每個領域都是美好的,希望在這個金融風暴的時期,大家也能找到有價值的事物,追求它,讓奇妙的事情不斷發生。
註一、 港幣一千八百零四萬。
註二、美金三千九百二十四萬一千美元,約合港幣三億零四百八十七萬。
有一個笑話說,一群銀行家聚在一起,聊的都是藝術;一群藝術家聚在一起,聊的是錢。先不說這兩個話題哪個比較雅,光是把這兩件事相提並論,就很有趣。梵谷的畫是因為高價被世人注目?還是因為世人喜歡這樣獨特的畫風,所以願意出高價?這樣的問題也像是雞生蛋或是蛋生雞,沒有定論,目前聽過我認為最公允的說法是:梵谷獨特的畫風,加上因為自殺,留下的畫作數量不會太多,卻又有足夠的數量,適合炒作,因此比較能夠拍賣到比較高的價格。這個說法既不避諱高價背後的籌碼因素,也不否定梵谷獨特的藝術表現,比較能充分解釋"梵谷現象"。今天我要談的高更,則是個轉行的金融業人員,看看我是不是能從他的兩個身份,找到藝術和金融的關連性?
高更曾經任職於巴黎相當火紅的巴黎證交所,習慣於城市了繁榮方便的高更,對於文明也產生了厭煩,嚮往原始自然的荒野生活,於是他辭職、離開妻子,來到了大溪地。他與當地的女子交往,他並不避諱這些男女關係,因為這些都是他的創作靈感來源。他在大溪地懷念南法的向日葵,叫人寄來向日葵種子,種在當地。除了向日葵與男女關係,其實我蠻好奇的還是高更在大溪地的經濟來源,他在認識了蒂哈阿曼娜,並有了小孩,本來打算留在當地,一起撫養小孩,卻因為法國的匯款沒到,暫時回到巴黎,等到他再回到大溪地,已經是兩年以後了。1897年也面臨經濟的窘迫、生病和梵谷自殺的消息,使他萌生自殺的念頭。雖然他在大溪地不必面對文明的打擾,也不用管藝評家的意見,似乎還是脫不掉經濟的壓力,和他從事證券工作時的安穩,不可同日而語。我想,高更的選擇,或許和金融界的一些現象類似,當大家對於未來看好時,會投入大量資金在某個領域,然而,這樣的冒險,其實也隱含著不確定性,而這樣的不確定性,有時候又真的能改變世界,就像美國的鐵路投機,讓鐵路能順利完成,使美國的東西岸完整的聯接,即使建設的資本永遠都沒被清償。高更把他的生命和金錢,投擲在他相信的蠻荒之地,從事與主流價值不同的藝術創作,卻為後世留下色彩大膽、構圖活潑的繪畫。所以,若是用投資的角度來看高更,似乎是個夠冒險的投資,結果也是豐盛的。
其實,藝術與投資這兩個似乎矛盾的字眼,背後卻有些驚人的相似性,牽涉到時間因素、以及每個時代的市場因素,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使得中國畫家的畫作價格水漲船高。張曉剛的天安門,拍出非常高的價格 (註一)。而畫家在投入心力創作時,除了考量當代的市場口味,能夠在去世後,繼續的吸引另一個時代的人,保有市場,是相當重要的。高更的畫,到了文明更發展的年代,必然也更吸引著人們歸向荒野的想望。跨越時代與經歷市場的高低起伏,似乎是投資和藝術都不得不面對的。村上隆提出讓市場價格來決定藝術品的價值,其實也正提醒人們,不要只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而要反過來,自己去追求值得欣賞的藝術品。畢竟,若是只有變動的價格,而沒有長久的風格,一件藝術品是遲早會被市場的遺忘的,而人云亦云的收藏家,手上將有一堆高價購得,卻不知道好在哪裡的作品。
跨足兩個領域又各有斬獲的高更,讓我想到了,一個人在聆聽外面的聲音以外,千萬也要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當自己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市場遲早會追上這個方向,把作品的價值反映在價格上。"高更"的"清晨"在紐約蘇富比,拍出高價 (註二)。我於是想到,高更在劃這幅清晨的時候,他在大溪地剛和當地女子結婚,徜徉於大平洋的島國景色之中。他捕捉了這樣的色彩與風情,跨越時空,傳遞給我。這是個很奇妙的事,似乎投資或藝術的界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值得追求的目標,在每個領域都是美好的,希望在這個金融風暴的時期,大家也能找到有價值的事物,追求它,讓奇妙的事情不斷發生。
註一、 港幣一千八百零四萬。
註二、美金三千九百二十四萬一千美元,約合港幣三億零四百八十七萬。